发布时间:2025-10-15 18:15:02    次浏览
2016年10月14日,教育部正式发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此前下发的大纲修订内容中,9门学科均有所调整。那么在刚刚正式发布的考试大纲中,各学科具体修订了哪些内容?给2017高考带来哪些影响?应该如何解读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一一进行阐述。温馨提示:各学科具体内容详见正式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查看!为什么要修订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考试大纲修订坚持怎样的原则?一是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三是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体现素养导向。主要修订了哪些内容?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次大纲的修订工作是在广泛调研、听取包括高考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语文科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物理科是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目的是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以减少重复考查。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等内容。如何保证新大纲更好地引导教学和复习备考?为了保证新大纲更好地指导教学备考,教育部有关部门日前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机构相关人员和基础教育教研部门负责人开会,集中宣讲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合理调整有关学科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复习备考,保证考试内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同时组织专家,对部分重点学科大纲修订内容进行解读,正确引导教学;全国各省教育考试机构和教研部门也将组织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研究专家、高中一线名师对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做深度解读,并为考生备考提供指导。对北京高考的影响?面对新考纲,北京考生不必紧张,因为近两年的北京高考已体现出注重传统文化、增大阅读量等趋势。例如: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考查俗语、对联、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知识的题目超过50分。大作文也让考生谈谈“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等“老规矩”。2015年高考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且古诗文阅读分值增加6分,当年还提出规范汉字的书写。2016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目选取陈忠实描述陕北“华阴老腔”“撼人胸腑”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多文本阅读”已成为北京高考的鲜明特点,且阅读量在逐渐增大,2016年高考阅读材料字数已超过2000字。文理融通的趋势也在北京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语文科目已使用科技类文章,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201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则考起了“经济战”,给出《管子》篇目,讲述国与国“经济战”的故事,要求考生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北京高考数学科目则引导考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注重考查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各学科权威解读【语文学科】语文学科的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四点,以下逐一解读:【修订内容】1.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权威解读】关注“学科化”一词,所谓“能力学科化”就是在考试中突出语文学科的个性色彩,简言之就是突出“读”和“写”的能力,从“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可以看出,未来语文试卷在阅读类文本中的考查难度将会加大,更加关注考生的裸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修订内容】2.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察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删选处理能力。【权威解读】“适度增加阅读量”正是落实第1点的具体措施,在现有的试卷结构之上有可能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加大现有现代文阅读的长度,增加小题的题量。二是减少语基题和语用题的题量,减少部分阅读类试题的分值,增设一道现代文阅读题,该文将与其他两篇现代文体现文本的差异化,分值15——18分之间,题型灵活、答案集中。【修订内容】3.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权威解读】此次发布的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这是适应高校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引导中学摒弃功利的教学模式。两者作为必考,从山东、江苏等地的命题实践来看,两种文本不会简单、机械地,同时、同分值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轮考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在原先的这一块,今年考文学类,明年有可能考实用类,也有可能继续考文学类。对考生而言,两种文本都要复习,不可偏废。【修订内容】4.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权威解读】这一点是今年新增的内容,事实上,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这一能力的考查在两年前就已经进入命题人视野,而以前的考纲并未明确这一要求,因此造成了命题与考纲的不匹配。此次新增这一考查内容使得考纲更为完善。【数学学科】【修订内容】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权威解读】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是最“抢眼”的描述,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全国卷中已经存在,举例说明如下:1.2016年新课标Ⅱ卷理科选择题第8题(文科第9题)程序框图是结合中国古代计算多项式的值所采用的秦九韶算法;2.2015年新课标Ⅰ卷选择题第6题(文理)采用《九章算术》的原题计算“估算出堆放的米有多少斛”;3.2015年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第8题(文理)程序框图是结合《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4.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难度一般不大,涉及范围更广,不仅仅局限在《九章算术》,还有《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埃及的纸草书等方面。【修订内容】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权威解读】这个考点,如圆幂定理、平行线切割定理、射影定理,初中学习程度好的考生也可以解答,放在高考本来就是“鸡肋”,删去可以减轻高考考生的负担。【英语学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未涉及英语科的具体调整情况,但实际上,近年高考英语科已经在体现该文件精神,如命题素材体现传统文化。【物理学科】【修订内容】将选修3-5模块由选考改为必考【权威解读】1、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学科整体性及系统性的设计。(力学里面动量不可或缺)3、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注重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的基本原则。(现代科技和原子物理部分联系很紧)4、顺应新高考的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化学学科】【修订内容】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权威解读】“化学与技术”题的删去,理综试题部分题序将发生变化,必考非选择题部分考查工艺流程题的概率将进一步加大。在现有基础上删去 “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原因分析如下:1. “化学与技术”模块选考学生每年占比率很低。2. “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试题特色不明显。因为化学与生产技术的关系在元素化合物必考知识模块中也有一定的要求。3. “化学与技术”模块试题题型考查与必考非选择题中工艺流程题题型重复,即在考查方式,考点设置、试题结构上均有很大的重复考查。4. “化学与技术”模块试题题材陌生,试题难度较其他两个模块难,且区分度低,造成选考模块难度不匹配。5. 减小理综试卷中试题容量,缓解学生恐慌心理。6. 消除学生侥幸心理:消除部分学生在其他选考模块学习中,没有学好的,最后选作“化学与技术”的侥幸心理。【生物学科】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生物部分的变化有两点:【修订内容】1.对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进行了调整。例如,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为“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权威解读】将“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为“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是为了完善考核目标,进一步符合新高考中的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要求。【修订内容】2.在考试大纲中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为“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PCR)”【权威解读】考试内容的调整是为了更合理的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考试大纲中删去的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选修3中也有,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实践操作,后者侧重理论研究;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则有利于“微生物的利用”的完整考查;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为“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PCR)”,PCR是基因工程中重要技术,该调整有利于该部分内容的完整考查。【政治学科】【修订内容】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权威解读】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试题材料;关注理性精神,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创造性转化;强调公共参与,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得出新结论,考察创新能力。【历史学科】【修订内容】新修订的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最主要的变化是选考模块,由以前的6个选考模块,删减为3个模块,删去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三个选修模块。【权威解读】1、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的重要依托。上述调整体现了更好的理顺教材结构、减轻学生的负担、照顾学生实际的要求,像“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个模块很多内容其实在必修一、三两模块中已有详细介绍,如康梁的维新思想、西方卢梭思想和辛亥革命、英美近代民主实践等,再选修意义不大。2、“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两个模块,因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学习掌握难度较大,且这两个模块内容从未列入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范围,在实际考查中也没有涉及,本次被调整出大纲范围并不意外,对学生的复习备考几乎没有影响。【地理学科】【修订内容】2017年考纲考查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将往年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中删去了“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变为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2个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其它方面如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本素养的要求没有变化。【权威解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历年考试难度波动较大,考试选择该模块比例较小,删去该模块可有效减轻老师的备考任务和考生的学习负担,整体上来说对高三教学复习备考影响较小。声明:本文系北京高考资讯结合微言教育(ID:jybxwb)、邯郸教科所(ID:HDSJKS)及菁优小黑板(ID:jyeoo_hb)综合整理,转载须注明全部来源和作者,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北京高考资讯(ID:bj-gaokao)长按上方二维码 轻松关注我阅读原文阅读投诉阅读原文阅读精选留言加载中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了解留言功能详情